谱写八闽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华章 -178体育app手机下载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谱写八闽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华章
http://wmf.fjsen.com  2024-10-21 09:18:16 郭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东南网10月2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筑梦新征程,放歌新时代。

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文旅厅、省广电局、省文联、省广播影视集团和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九届福建艺术节将于10月21日至11月15日在福州举办。

福建艺术节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我省保留的省部级节庆活动,是我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创作演出展示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届。

上届艺术节以来,我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精品为立身之本,不断提升“闽派”特色文艺影响力,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文化艺术事业成果丰硕,“闽派”文艺质效更优,文化惠民温润八闽。

“闽派”文艺质效更优

梨园群芳歌盛世,锣鼓丝弦谱华章。

国庆节前夕,“梨园百花颂”福建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戏曲音乐会在福州大戏院精彩上演。

“一场晚会就能看到这么多的名家大师同台,‘戏剧大省’确实名不虚传!”冒雨赶来观赏的市民陈玥娥和闺蜜由衷点赞。

当晚,曾静萍、周虹、吴晶晶、李敏、陈娟娟、孙劲梅、王君安、黄艳艳等文华奖、梅花奖获得者,与活跃在我省艺术创作一线的中坚力量、剧坛新锐同场献艺,星光熠熠。

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首次以戏曲音乐为主体内容的大型专场演出,荟萃了15家省属及相关地市戏曲院团从事音乐创作演出的精英翘楚,涵盖京剧、越剧、闽剧、梨园戏、莆仙戏、高甲戏、歌仔戏(芗剧)、闽西汉剧、潮剧等9个剧种以及提线木偶戏、掌中木偶戏等戏曲样式。节目多为近年来我省倾力创作,或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文华奖、中国戏剧奖等重要奖项,或为参加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重大文艺活动并收获佳誉的剧目精彩选段,集中彰显在党的领导下,全省文艺工作者守正创新、砥砺奋发,推动闽派戏曲艺术不断由“高原”向“高峰”迈进的时代风采。

福建是戏曲大省,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现存23个活态剧种。3年来,我省积极组织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参加全国性展演和赛事,促进我省舞台艺术持续繁荣发展,在国家奖项上展示“闽派”特色文艺实力,在国家展演上扩大“闽派”特色文艺影响,在国家项目上凸显“闽派”特色文艺风采。

2021年以来,我省入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共14项,入选数列全国首位(与上海并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扶持的项目共获国家级奖励或入选全国性展演、扶持项目198项次。

2022年以来,歌仔戏《侨批》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实现福建戏剧该奖项的7届蝉联;莆仙戏《踏伞行》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2023年第九届中国戏剧节全国共20个获奖名额,福建占3席,获奖数居全国第一,2人荣获梅花奖,实现该奖项我省的11届蝉联,闽剧《生命》剧本荣获曹禺剧本奖。

今年,舞蹈诗《白鹭·三章》晋京参加“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话剧《过海》参加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并获评“优秀剧目”,多部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第三届全国采茶戏汇演等,入选数居全国前列。在巩固福建全国戏曲文化版图高地地位的同时,推动福建各艺术门类在全国平台上展示精品力作。

在文化艺术展览展示方面,2022年以来,“乔十光与中国当代漆艺——福建省美术馆馆藏漆画作品展”“问漆——福建省美术馆馆藏漆艺术作品展”连续获评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全国每年仅10项)。

前不久,省杂技团绳技节目《古韵新声》在俄罗斯举行的第三届“无国界”国际马戏艺术节上斩获杂技节目唯一金奖,成为该团收入囊中的第12枚国际金奖,让世界再一次领略了中国杂技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内涵。

文化惠民温润八闽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天女散花》《双娇公主》……国庆假期,省实验闽剧院结合“闽山闽水物华新——来福地品福茶福味”文旅主题活动,在罗源溪尾街闽剧艺术街区开展“闽韵绽彩”闽剧文化惠民演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中瑞剧坊内,沉浸式闽剧《最美的茉莉花》通过幽默风趣的互动方式,让观众不再是传统戏剧中的“观者”,而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为剧场演出的“参与者”。该剧7天连演7场,场场爆满。视天气情况,剧组还在三坊七巷主街区或安民巷内开展快闪表演等文旅演艺活动,不仅带给市民和游客视听享受,更让他们领略到了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闽剧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作为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闽剧拥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 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福州是闽剧的发源地。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福州市闽剧保护规定》,是我省首部戏曲保护地方法规,为闽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据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至2023年,福州市累计下达各类资金近6000万元,用于开展闽剧剧目创排、人才培养、场馆设施建设、历史资料收集等工作。

返本开新,推陈出新。在激活传统、融入时代精神中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同时,我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省实验闽剧院带头示范,2023年完成线上、线下演出超300场,其中各类公益性演出超100场;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持续推出“福”见儒林、“宋词里的福建”等沉浸式演出。

“能为基层群众送上文化大餐,看到他们的笑脸,我们的一切辛苦都值得。”省实验闽剧院院长,文华奖、梅花奖得主周虹说。

今年3月12日,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高质量发展,常态化开展“欢乐常相逢”——新时代文艺惠民八闽万村行活动,推出“为人民绽放”福建省梅花奖演员演出季,打造“乡村戏台 百姓乐园”等惠民演出品牌,让戏曲盛宴以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统计,仅2023年,我省就推动各地试点建设提升乡村戏台200多个,全省国有文艺院团进乡村演出超4200场,观演人数超200万人次,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巩固了戏曲文化的根基。

3年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再上一层楼。省文旅厅推动制定《福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上杭县等7家图书馆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基层公共阅读服务推广项目;119家公共文化场馆实施错时延时开放,惠及4000多万人次;全省开展“歌唱祖国”大家唱、街头文化艺术展演、小小文旅推荐官等群众文化活动,举办“村晚”活动500余场,惠及近百万人次。

截至10月18日,我省厦门、三明、福州、泉州已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56个县(市、区)、乡镇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全省建成公共文化新空间730多个、百姓大舞台500多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上等级馆比率超过90%,基本形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居全国第6位。

网站地图